第11期:《文汇·积累》专题-文言诗词阅读积累02

/

 高一语文文言阅读积累篇目(2)

本期内容:1、《资治通鉴·汉纪节选2、《题旧写真图(节选)3、《新唐书·颜真卿传》4、《寓驿舍陆游5、《宋史·苏轼传》节选 6、《宋史·岳飞传7、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

注:【】()内容为注释或译文,其它为原文。

篇目1:【南阳六校联考·文言字词积累

材料一:

操少机警机智敏锐,有权数谓掌握权力的术数、要领犹权术世人未之奇也,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颙异与众不同焉。玄谓操曰:“天下将乱,能安之者,其在君乎!”颙见操,叹曰:“汉家将亡,安天下者,必此人也。”玄谓操曰:“君未有名出名,有名声,可交结交; 交往许劭。”曹操往前往拜访劭而问之曰:“我何如人?”劭鄙轻蔑,看不起其为人,不答,操乃劫强取掠夺威逼,胁制之。劭曰:“子,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。”操大喜而去。

(节选自《资治通鉴·汉纪五十》)

 

【材料一:曹操年少时为人机智敏锐,有权谋之术,但世人并没有特别看重他,只有太尉桥玄和南阳人何认为他非同一般。桥玄对他说:“天下即将大乱,能够安定天下的人,恐怕就是你吧!”何题看到曹操后,叹息说:“汉朝就要灭亡,能够重新安定天下的,一定是这个人。”桥玄告诉曹操说:“你还没有名声,可以与许劭结交。”曹操前去拜访许劭,询问他说:“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”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,没有回答,曹操于是威胁他。许劭说:“你是太平时期的能干大臣,乱世中的奸诈英雄。”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地离去。】

材料二:

九月,庚午朔农历每月初一望: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:农历每月十曹操出兵与袁绍战,不胜,复还,坚壁加固壁垒坚固的壁垒把物资转移走或埋藏起来,使不落到敌人的手里。十月绍遣车运谷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。沮授说游说;用话劝说别人,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绍:“可遣蒋奇别另外的为支军主力部队以外的别部于表外面(与“里”相对) ,以绝曹操之钞掠取;抢掠。后作“抄””绍不从听从,取法。许攸曰:“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,许下指许。今河南省许昌市余守,势必空弱。若分遣轻军,星行掩袭,许可拔攻取夺取军事上的据点也。许拔,则奉迎天子以讨操,操成禽被擒,就擒矣。”绍不从。会恰好,正好攸家犯法,攸遂奔操。操闻攸来,跣xiǎn光着脚,不穿鞋袜出迎之。既入,谓操曰:“袁氏辎重zīzhòng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万余乘,在故市、乌巢,屯军无严备,若以轻兵轻装的部队行动迅疾的士兵指人数少﹑力量弱的部队。"重兵"之反。之,燔fán焚烧其积聚,袁氏自败也。”操大喜,乃自亲自统率,指挥步骑步兵和骑兵五千人,皆用袁军旗帜,夜在夜间从间道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出,人抱束薪柴草、柴火。所历道有问者,语之曰:“袁公恐曹操钞略抄掠抢劫;掠夺后军,遣兵以益备行动上加紧备战”闻者信以为然。既至,围屯,大放火,于是绍军大溃。后,操收 收回;收缴绍书信件,信函中,得许下及军中人书,皆焚之,曰:“当绍之强,孤古代帝王的自称尚且不能自保,况何况众人乎!

(节选自《资治通鉴·汉纪五十五》)

【材料二:九月初一,曹操出兵与袁绍交战,没有取胜,又退回营垒,坚守不出。十月,袁绍派车辆运送粮草,派遣他的大将淳于琼等率领一万余人护送,驻扎在袁绍大营以北四十里处。沮授劝袁绍说:“可派遣蒋奇另外率一支军队在运粮队的外围巡逻,用来防范曹操袭击。”袁绍不听。许攸说:“曹操兵少,而集中全力来抵抗我军,许都由剩下的人守卫,防备一定空虚。如果另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,连夜奔袭,可以攻陷许都。许都攻取后,就恭迎天子来讨伐曹操,曹操必能被擒获。”袁绍不听从。适逢许攸家里有人犯法,许攸于是投奔曹操。曹操听说许攸来投,等不及穿鞋,光着脚出来迎接他。入座以后,许攸对曹操说:“袁绍有一万多辆辎重车,在故市、乌巢,守军戒备不严密,如果派轻装部队袭击,焚毁他们的粮草与军用物资,袁绍大军就会自行溃散。”曹操大喜,于是亲自率领五千名步兵骑兵出击,军队一律用袁军的旗号,夜里从小道行军,每人抱一捆柴草。经过的路上遇到有人盘问,就回答说:“袁公恐怕曹操抄袭夺取后方军队,派兵去加强守备。”听的人信以为真。曹军到达乌巢后,围住袁军辎重,四面放火,于是袁军全面崩溃。后来,曹操收缴袁绍的往来书信,得到许都官员及自己军中将领写给袁绍的信,他将这些信全部烧掉,说:“当袁绍强盛之时,连我尚且不能自保,何况众人呢!”】

材料三:

起初;当初,袁绍与操共起兵犹起事发兵;出兵犹起事聚合兵众部队开拔,绍问操曰:“若事不辑,则方面何所可据?”操曰:“足下 足下:对对方的尊称。译为“您”。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,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。意以为何如?”绍曰:“吾南据河,北阻燕、代,南向以争天下,庶副词,也许;或许能够;可以用,凭借,依仗成就;成乎!”操曰:“吾任任用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,无所不可。”官渡之战,袁绍使陈琳为檄书xí shū檄文指古代用于晓谕、征召、声讨等的文书,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。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,声讨文章,数枚举;列举操罪恶,连及牵连涉及连续家世家族世系或家业身世,极其丑诋毁谤、诬蔑。及袁氏败,琳归归顺操,操曰:“卿昔以前;往日为本初移书致书发送公文;布告。,但可罪状孤身,何乃上及父祖父亲祖父泛指祖先邪!”琳谢罪,操释之,使与陈留阮瑀俱管记室官名。东汉置﹐掌章表书记文檄。后世因之﹐或称记室督﹑记室参军等秘书的代称

(节选自《资治通鉴·汉纪五十六》)

【材料三:起初,袁绍与曹操共同起兵(讨伐董卓),袁绍问曹操说:“假如事情不能成功,有什么地方可以据守?”曹操说:“您的意思如何?”袁绍说:“我南据黄河,北方依靠燕、代地区,向南争夺天下,差不多可以成功吧!”曹操说:“我任用天下的贤能智士,用正确的方法驾驭他们,没有哪个地方不能成功的。”官渡之战时,袁绍命令陈琳撰写檄文,历数曹操的罪恶,并攻击曹家的祖先,极尽丑化诋毁之词。等到袁绍失败后,陈琳归顺曹操,曹操说:“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,只该攻击我本人,为什么要向上攻击到我的父亲、祖父呢?”陈琳谢罪认错,曹操便赦免他,派他与陈留人阮璃一同掌管记室。】

 

篇目2:【南阳六校联考·古代诗歌阅读

题旧写真图(节选)白居易

一照旧图画,无复昔仪形。

形影默相顾,如弟对老兄。

况使他人见,能不昧平生?

羲和鞭日走,不为我少停。

形骸属日月,老去何足惊。

所恨凌烟阁,不得画功名。

【注】①写真图: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,要求形神肖似,故名。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任江州司马时期。②羲和:传说太阳神的车由六龙拉着,羲和是为太阳驾车的神。③凌烟阁: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所建,阁内挂有开国功臣二十四人的画像。

【诗歌主题】

《题旧写真图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。作者面对旧画像,百感交集,伤衰老,叹坎坷,感慨时光急速,功业未建。

【字词注释】

①丹青:红色和青色的颜料,丹砂和青臒(huò),泛指绘画。②衰悴:衰弱憔悴。③众苦:佛教语。指人生多种苦痛。④照:对照。⑤仪形:容貌形状。⑥昧平生:糊涂,不明白。⑦羲和:神话中驾日车的神。⑧属(zhǔ):托付,交付。⑨凌烟阁:唐代在长安建凌烟阁,绘功臣像。太宗贞观十七年,图画开国功臣长孙无忌、杜如晦、魏征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。代宗时,也曾绘像凌烟阁。

【诗歌翻译】

在白居易三十六岁的时候,正春风得意踌躇满志,他特地为自己画了一张写真图,如今自己四十六岁,谪居浔阳,身体憔悴,卧病江城。一晃十年过去了,不只是人变老了,更是经历许多苦难。将自己现在的模样和写真图里的自己比照,已经不再健壮,没有了当年的神采,此时此景,仿佛就像一位年轻的弟弟看着一位苍老兄长。如果让他人看见了,能不为一生感到迷惑吗?太阳神羲和催着太阳一直前进,没有为我稍作停留,身体也属于日月自然的一部分,变老有什么好惊讶的呢?只是遗憾自己未能建立功业,将自己的画像画在凌烟阁上。白居易这首诗通过自己今昔样貌的差异,写人生的起伏,感慨时光易逝,功业未成。

【诗歌鉴赏】

《题旧写真图》作于元和十二年(817),白居易时在江州。作者面对旧画像,百感交集,伤衰老,叹坎坷,感慨时光急速,功业未建。十年过去,作者想到自己不仅是外貌衰老,更经历了各种苦难,而诗中对此只用“曾与众苦并”一句概括,重点还是放在感叹外貌的改变上。“形影默相顾”两句表达似平静,而实有满腹苦楚。诗末提到凌烟阁,尤可见壮志未酬之憾。

 

篇目3:【期中专项训练·文言字词积累

 《新唐书·颜真卿传》

颜真卿,字清臣,琅邪临沂人也。少勤学业,有词藻(诗文中的藻饰,即用作修辞的典故或华丽、工巧有文采的词语)(善于;擅长)书。开元中,举参加科举考试)进士,登(考中)甲科(1.古代考试科目名。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。2.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。唐宋进士分甲乙科。3.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。4.指登甲科的人。5.泛指科举考试。)。(侍奉)亲以孝闻。四命为监察御史,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(唐代御史台派监察御史出使到边远地区审查屯田收入)交兵使。五原有冤(案件)久不决,真卿至,立(查明)之。天方旱,狱决乃雨,郡人呼之为“御史雨”。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。有郑延祚者,母卒二十九年,(停放灵柩;把灵柩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方去)僧舍垣地,真卿劾奏之,兄弟三十年不齿(不与同列;不收录。此处指不得为官)天下耸动(恐惧震动;使人震惊)迁殿中侍御史、东都畿采访判官,转侍御史、武部员外郎。杨国忠怒其不附己,出为平原太守。

 

颜真卿,字清臣,琅邪郡临沂县人。(颜真卿)年少时学习勤奋,词采华美,尤其擅长书法,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。开元年间,参加进士科考试,考中甲科。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,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。五原有桩冤案,很久不能决断,颜真卿到任后,立即查明情况。当时正值大旱,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,当地人称这是“御史雨”。(颜真卿)又担任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。有个叫郑延祚的人,母亲去世二十九年,仍停柩在寺庙院内,颜真卿奏本弹劾他,郑氏兄弟三十年未被录用,全国轰动。(颜真卿)升任殿中侍御史、东都畿采访判官,调任侍御史、武部员外郎。杨国忠恼火他不亲附自己,调(他)出京任平原郡太守。

 

安禄山逆状(叛逆的情状)牙孽(即牙蘖,草木新生的枝芽。萌生;产生)真卿(估计,揣测)必反,(通“佯”借口)霖雨(连绵大雨)pí城上的矮墙。亦称“女墙”)(疏通)(本义:城墙。转义:没有水的护城壕)。(计算;统计)丁壮,储廪实(储藏粮食的仓库)禄山既陷(攻陷)洛阳,杀留守李憕[chéng]、御史中丞卢奕、判官蒋清,以三首遣段子光来(巡行示众)河北。真卿恐摇人心,(欺骗,哄骗)诸将曰:“吾素(平素,往常)识憕等,其首(首级)皆非是。遂腰斩子光,密藏(秘密藏起)三首。异日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时间)(系;结扎;缠束)(草) chú(连接)体,(通“殓”。装殓;殡殓;殡葬)而祭,为位(设灵位)哭之,十七郡同日自归(自行归顺),共推(推举)真卿为帅,得兵二十余万。

 

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,颜真卿预料(他)定会叛乱,假托久遭阴雨,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。挑选丁壮,充实府库。安禄山攻破洛阳后,杀了留守李憕、御史中丞卢奕、判官蒋清,派段子光送三人的首级到河北示众。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,欺骗各位将领说:“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,这些首级全都不是(他们的)。”于是腰斩段子光,秘密藏起三人的首级。过了几天,用稻草扎成躯体接到首级上,装殓并祭奠,设灵位哭祭了他们。十七郡同一天主动归顺,共同推举颜真卿为主帅,有军队二十多万。 

 

方朝廷草昧(形容时世混乱黑暗)(空闲,闲暇)给,而真卿绳治(制裁;惩办)如平日。广平王(率领)兵二十万平长安,辞日,当阙不敢乘(小步紧走)梐枑bìhù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,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)乃乘,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,真卿劾之。帝还奏,慰答曰:“朕子每出,谆谆教戒,故不敢失。崇嗣老而jiǎn跛,行走困难),卿姑容之。”百官肃然。

 

当时朝廷纷乱无暇他顾,而颜真卿约束管理一如往日。广平王统率二十万军队前去平定长安,辞别那天,在宫门前不敢乘马,急步走出宫外设置的木栅樘桓后方才骑上。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,颜真卿上奏弹劾他。皇帝(将他的)奏章还回,安慰并答复(他)说:“朕的儿子每次出行,(朕)都谆谆教诫,因此不敢有失。管崇嗣年老又跛足,你姑且宽容他。”百官都十分恭敬。

 

李希烈(超越本分。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、器物。)称帝,使(派,差遣)问仪式,对曰:“老夫(年老)矣,曾掌国礼,所记者诸侯朝觐(旧指拜见皇帝)耳。”遣将辛景臻、安华至其所,积薪(堆积柴草)于廷(通“庭”,庭院)“不能屈节(屈服),当焚死。”真卿起赴火,景臻等(急忙)(阻止)之。希烈使(派)阉奴等害真卿,曰:“有诏。”真卿再(两次)拜。奴曰:“宜赐卿死。”曰:“老臣无状(行为失检,无礼),罪(判罪)死,然使人何日长安来?”奴曰:“从大梁来。”骂曰:“乃逆贼耳,何诏云!”遂缢杀(谓勒人之颈而使之死)之,年七十六。子頵jūn)、硕护(护送)(灵柩)还,帝废朝(停止上朝)五日,赠司徒,谥文忠。

 

李希烈僭越称皇帝,派人询问仪式,(颜真卿)回答说:“我已经老了,曾掌管国家礼仪,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罢了。”(李希烈)派将领辛景臻、安华来到他的住处,在院中堆积柴草说:“再不屈服,就烧死你。”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,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。李希烈派阉奴等人谋害颜真卿,说:“有诏书。”颜真卿拜了两拜,阉奴说:“应赐你死。”(颜真卿)说:“老臣失礼,罪应处死,但使者何日从长安来?”阉奴说:“从大梁来。”(颜真卿)骂道:“只是反贼罢了,为何称诏书!”(阉奴)于是勒死了他,(颜真卿)享年七十六岁。儿子颜頵、颜硕护送灵柩回朝,皇帝(为他)停止上朝五天,追赠司徒,谥号为文忠。

(选自《新唐书·颜真卿传》有删改)

 

篇目4:期中专项训练·古代诗歌阅读

寓驿舍陆游

闲坊古驿掩朱扉,又憩空堂绽客衣。

九万里中鲲自化,一千年外鹤仍归。

绕庭数竹饶新笋,解带量松长旧围。

惟有壁间诗句在,暗尘残墨两依依。

【注】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“予三至成都。皆馆于是”。晋代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一“丁令威,本辽东人,学道于灵虚山。后化鹤归辽,集城门华表柱。时有少年,举弓欲射之,鹤乃飞,徘徊空中而言曰‘有鸟有鸟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归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家垒垒。’”

诗歌注释
驿舍:旅馆。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住宿的旅馆。作者题下自注云:“予三至成都。皆馆于是。”前两次为乾道八年(1172年)十二月和乾道九年(1173年)。

古驿:是说这个旅馆历史比较久远。

朱扉:漆成红色的门。

憩:休息。

绽客衣:是说缝补衣裳。《玉台新咏·艳歌行》:“故以谁为补?新衣谁当绽?赖得贤主人。览取为吾绽。”

鲲自化:古代寓言中的鲲鱼化为鹏鸟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,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,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……”一千年外鹤仍归:是讲神话传说的丁令威的故事。《搜神后记》:“丁令威,本辽东人,学道于灵山,后化鹤归辽,集城门华表柱。时有少年,举弓欲射之,鹤乃飞,徘徊空中而言曰:‘有鸟有鸟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归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冢累累。’遂高上冲天。”

饶新笋:长满了新笋。

解带量松长旧围:是说我解下腰带去量旅馆庭院中的松树,发觉它比过去又长粗了。

依依:恋恋不舍、不尽。

【诗歌赏析】

《寓驿舍》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律诗,诗人旧地重游,睹物兴怀,有感于人事的变化与身世的浮沉,遂作此诗以释胸中郁结。

首联“闲坊古驿掩朱扉,又憩空堂绽客衣”,便仿佛把读者带进一个古寺,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扑面而来。客衣初解,四观寂寥,不由人想起这些年的宦海浮沉。

颈联“九万里中鲲自化,一千年外鹤仍归”:写此行的心情感受。“鲲自化“用《庄子·逍遥游》鲲化为鹏故事,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,官运亨通,但他们扶摇直上,与我本不相干;“鹤仍归”用《搜神后记》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,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,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。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,升沉异势,深寓感慨。

颈联:“绕庭数竹饶新笋,解带量松长旧围:紧承“仍归”,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。故地重游,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。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,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。

诗人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,亦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。竹增松长,岁月如流。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,实含有无穷感慨,万种凄惶。(细节、动作)

尾联:“唯有壁间诗句在,暗尘残墨两依依“:这两句写往日题在壁上的诗句,字迹漫漶,蛛网尘封,尚依稀可以辨认。

这壁上的诗句,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,也记下了当时的激烈壮怀。抚今追昔,诗人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?

“暗尘”、“残墨”,回应起句“闲坊古驿“,首尾回环,加深了全诗的怀往感旧之情。“依依”叠字收篇,声情缭绕,更留下无穷的酸楚,不尽的沉思,供人品味。

这首诗气氛沉重,感情抑郁而强烈。从开始的“闲”、“古”、“掩”、“空”,到结尾的“暗尘”、“残墨”,始终幽暗凄冷。客之孤独与堂之空旷的映衬,化鹤故事神幻色彩的渲染,数竹量松,摩挲残墨的行动,凡此种种,使气氛显得沉闷低徊,给人一种压抑之感。从感情看,全诗神完气厚,沉痛深婉。而独具机杼的是:全诗无一字明说“情”,其意象却又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。

神完气厚:意思是精神十分舒畅。多指文章首尾贯穿,一气呵成。出自《野叟曝言》。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九回:“文字不相上下,神完气足,俱是作家。

 

篇目5:【文言专项训练·文言字词积累

 

《宋史·苏轼传》节选

苏轼,字子瞻眉州眉山人。生十年,父游学(于)四方(各处;天下),母程氏亲授以书(状后,“以书授之”),闻古今成败,(总是)(说出)(要害)程氏东汉《范滂[pāng]传》慨然(感慨的样子)太息叹息)请曰:若为(答应)之否乎?程氏曰:“汝能为,吾(反而,难道)不能为滂母邪?

比冠(等到及冠)博通(广泛地通晓)经史,[zhǔ](写文章)日数千言,好贾谊、陆贽[zhì]书。既而(不久)《庄子》,叹曰:“吾(从前)(见解),口未能言,今见(这)书,(领会)吾心矣。嘉祐二年,试(于)礼部。方时文[zhé](分割,割裂)诡异(怪异,奇特)(弊病)(很多),主司(科举的主试官)欧阳修(想要)有以(有用来……的方法)救之,得轼《刑赏忠厚论》,惊喜,欲(提拔)(第一名)(于)多士,(又)疑其(门客)曾巩所为,(只)(放)第二;复(凭借)《春秋》对义(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,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,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)居第一,殿试乙科。后(凭借)书见修,(告诉)梅圣俞曰:“吾当(避让)此人(使……出)一头地。”闻者(起初,开始)哗不(通“餍”。满足),久(才)信服。

丁母忧(遭逢母亲去世)。五年,(调任)福昌主簿欧阳修(因为)才识兼茂,荐之秘阁。试六论(宋朝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)(过去,原来)不起草,以故(因此)文多不(精巧)具草(拟稿;起草),文义粲然(清晰的样子)。复(对答)制策,(被列入)三等。自宋初以来,制策入三等,(只有)吴育而已。

(被授予)大理评事签书(宋代枢密使的副官,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。本作“签署”,宋人因避英宗赵曙讳,改作“签书”)凤翔府叛官关中元昊叛,民贫(百姓贫困)役重(徭役繁重)岐下(每年)南山木筏,自,经砥柱[dǐ zhù](山名,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东,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。今因整治河道,比喻能坚守原则、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)之险,衙吏[zhǒng](相继)破家(耗尽家产)访(访察)其利害,为(之)(修订)衙规,使自择水工以时(按时)进止,自是(从此)害减半。

治平二年(入朝)(高位兼任低职)(于)登闻鼓院英宗藩邸[fān dǐ]闻其名,欲(按照)故事(旧例)召入翰林(掌管)制诰[gào](承命草拟诏令)宰相韩琦曰:之才,远大(人才)也,他日自当为天下用。要在朝廷培养之,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(尊敬仰慕)降伏(佩服),皆欲朝廷进用(提拔任用),然后(选取)而用之,则人人无复(不再)异辞(其他的说辞)矣。今(突然)用之,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(正确)(恰好)足以(使……被连累)之也。英宗曰:(姑且)(授予)修注(修起居注、起居郎、起居舍人等官省称)如何(怎么样)曰:记注制诰为邻,未可[jù](立即,马上)授。不若于馆阁近上(接近上层)贴职与之,(而且)请召试。英宗曰:“试之未知其能否,(像)有不能邪?(还是)(许可)(等到)试二论,复入三等,得直史馆

 

篇目6:【文言专项训练·文言字词积累

 

《宋史·岳飞传

岳飞,字鹏举,相州汤阴人。世为农。父,能节食(节省粮食)(救济,帮助)饥者。有耕(侵占)其地,(割让)(给)之;shì(借)其财者不责偿(催促交纳、强迫人家还债)生时,有大禽若(鸿鹄。即天鹅)飞鸣(房屋)上,因以为名。未(满)月,(黄河)(决堤)内黄(地名),水(又猛又急;突然)至,母wèng(盛东西的陶器。腹部较大)中,冲涛(到)岸得(免于灾祸),人(对  感到惊异,与众不同)之。少(有)气节,沈厚(同“沉厚”,朴实稳重)寡言,家贫(努力)学,尤好《左氏春秋》、孙吴兵法。生有神力(神奇非凡的力量),未(古代的一种礼仪,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,表示已成人)(拉)弓三百斤,弩八石,学射于周同,尽其术,能左右射。死,朔望(朔,农历每个月的初一;望,农历每个月的十五)设祭(陈设祭品)于其(泛指坟墓)。父(认为  为人仁义)之,曰:(你)时用(为世所用),其徇国(为国家利益而献出生命)(为  而死)义乎!

七年,入见,从容问曰:“卿得良马(用在句末,表询问。相当于“不”、“没有”、“吗”)曰:“臣有二马,日(吃)刍豆(草和豆。指牛马的饲料)数斗,饮泉一(:旧量器名,亦是容量单位,一斛本为十斗,后来改为五斗。),然非精洁(精致洁净)则不受。(披上铠甲)(快马疾行),初不甚(快)(等到)行百里始奋迅(兽跑迅疾而有气势),自午至(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)犹可二百里。chǐ(解除,卸下)鞍甲(马鞍和铠甲。)而不(喘气)不汗,若无事(的样子)。此其受大(遭受的东西多,度量大)而不(随便)取,力(富足)而不求(卖弄,显示自己)致远(跑远路;致力于远大理想)之材也。不幸相继(一匹接一匹)以死。今所(驾;坐;骑)者,日不过数升,而(喂马的饲料,喂牲口)不择粟,饮不择泉,揽辔(挽住马缰)(安定;安稳;)yǒng(跳跃)疾驱(迅速奔跑)(刚刚)百里,力(用尽)汗喘(流汗喘息)(近于;几乎)(死亡)然。此其寡取易盈(容易饱和),好(显示自己)(用尽力气)驽钝(平庸低下)之材也。帝称善(称赞,表示赞同),曰:“卿今议论极(受推崇、赞扬)

飞至(极;最)孝,母留河北(黄河以北地区),遣人求访(寻找,迎归。母有痼疾(经久难治愈的病)药饵(药物)(亲自)。母卒,水浆(饮料或流质食物。泛指液体、汁液)不入口者三日。家无姬(陪侍)吴玠素(向来),愿与交欢(结交而彼此欢悦;交好)(妆扮)名姝(著名的美女)(送给)之。曰:主上(皇帝,古代臣子对君主的称呼)宵旰(宵衣旰食的略语,天不亮就穿衣起床,天黑了还不休息,形容终日操劳国事)(哪里)大将安乐时?(推辞;拒绝)不受,玠益(更加)敬服。少豪饮(没有顾忌的纵情饮酒)帝戒(告诫)之曰:“卿异时(以后;他时)河朔(泛指黄河 以北的地区)(才)可饮。”遂(停止不饮。帝初为飞营第(建造府邸)飞辞曰:“敌未灭,何以(凭什么)(安家立业)(用句尾,表示感叹或疑问)(有人)问天下何时太平,/文臣不(吝惜)/武臣不惜死/天下太平矣/(军队)休舍(休止,休息)/1.按一定的标准试验,考核2.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)将士注坡(从斜坡上急驰而下)跳壕/皆重铠(穿着厚重的铠甲)(反复练习)/子云尝(曾经)习注坡/马zhì(跌倒)/怒而鞭之/ 【定语后置句】(兵卒)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(捆草,扎草堆),立斩以(示众)【立斩以徇”是省略句,省略主语“(岳飞)”】卒夜宿(住宿;过夜),民开门愿(接纳),无敢入者。军号“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卤掠(掳掠)”。

(擅长)以少击众。欲有所举,尽(召集)统制(职官名。宋置,以总辖诸将)(参与;参加)谋,谋定而后战,故有胜无败。(突然)遇敌不动。故敌为之语曰: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。”张俊尝问用兵之术,曰:“仁、智、信、勇、严,(通“缺”缺少)一不可。”每(调配)军食,必蹙额(皱眉,愁苦貌)曰:“东南民力,耗敝(亏损疲困)(到达尽头,到达顶点)矣。”荆湖(平定),募民营田(经营田地),又为屯田,岁(每年)漕运(利用水道(河道和海道)调运粮食(主要是公粮)的一种专业运输)之半。帝手书(亲手书写)曹操、诸葛亮、羊祜三事赐之。飞跋(是一种相当于‘后记’的一种文体,写在书籍的后面,用来评价书籍内容或者说明写作经过缘由”)其后,独(指出)为奸贼而(鄙薄,轻视)之,(特别)(厌恶)也。李宝自楚来(归顺)韩世忠留之,痛哭愿归世忠以书来shěn (使 知悉)复曰:“均为国家,何分彼此?”世忠叹服(赞叹佩服)好贤礼士(喜欢贤能的人,礼貌对待有学问的人),览经史,雅歌(唱伴以雅乐歌唱的诗歌)投壶(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,也是一种礼仪。就是把箭向壶里投,投中多者为胜,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)恂恂xún xún(恭谨温顺)如儒生。每辞官,必曰:“将士效力,何功之有!”然忠愤(忠义愤激)激烈,议论持正(持守公正),不(抑制;压制)(被)人,(最终)(因为)此得祸。

(选自《宋史·岳飞传》,有删节)

 

篇目7: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

所谓直译,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,做到实词、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。所谓意译,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,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,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。
    具体步骤——翻译“六字法”

留、换、调、删、补、变。

1、“留”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。

包括: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,一般人都能够理解,可以保留不译(译了,反而显得不通顺),如“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”(《鸿门宴》),“劳苦功高”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;②朝代、年号、谥号、庙号、人名、爵位名、书名、地名、官职名、器物名、度量衡等专有名词,也可保留不译。

2、“换”:

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,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,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,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,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。翻译要彻底到位,以防文白混杂,不伦不类。

3、“调”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,在对译的基础上,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,使译句畅达。

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:①介宾短语后置句,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。②定语后置句,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、限制的中心语之前。

4、“删”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、虚词删去。

文言句子中有些词,如句首语气词“盖”“夫”、音节助词“之”、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“而”等,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、通顺,便可删去不译。

5、“补”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,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、谓语、宾语以及介词“于”等,从而使句意完整。

6、“变”指根据语境,灵活变通地翻译。

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,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。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,应学会变通地翻译。

Facebook twitter Google

相关日志

Komentar di nonaktifkan